每天1节体育课、课间延长至15分钟……秭归县出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完美体育网站

  行业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15 07:27

  高度重视体育在“五育”中的基础性作用,强化新时代体育工作刚性要求,补齐体育工作短板,坚持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方位、全过程育人体系,构建家校社协同、校内外一体化推进的健康教育机制。积极营造良好校园体育运动氛围,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

 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,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,高中阶段学校适当增加体育课时。严禁以任何形式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。因天气等原因影响室外体育课正常开展的,要充分利用室内场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。

 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运动规律,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,大力推进“体育与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,构建完善学、练、赛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,落实“教会、勤练、常赛”要求。发展学生跑、跳、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等专项运动技能,让学生掌握1-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。积极探索开展体育课大单元教学,创新体育课内容和方式,增加体育特色课程,科学制定学生运动负荷,让学生“用力”“出汗”;合理布置体育实践作业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。

 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,每天上午、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和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,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。因时、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。在课间15分钟时段,引导学生走出教室、走向户外、走进阳光,适当开展跳皮筋、踢毽子、丢沙包、跳房子等形式的“微运动”。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条件,补充必要的体育器材,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宜的休息、活动环境。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时段,组织学生开展球类、田径、跳绳、拔河、旱龙舟、武术操、健美操等体育运动。

  结合校园特色、场地条件、季节气候,选择合适竞赛项目,每学期开展1次体育联赛。联赛以班级为单位,突出学生全员参与、全过程参与,体现对抗性。学校春、秋季学期各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艺活动。县教育局联合县文旅局每年举办不少于2项单项体育竞赛,每三年举办1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。

  严格按照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和儿童青少年近视、肥胖防控要求,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定期检测、全面监测。在春、秋学期各开展1次全员视力筛查,秋季学期开展1次体质健康和肥胖检测。检测结果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,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。县教育局将按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0%以上、优良率50%以上并逐年提升,肥胖率8%以下并逐年降低,近视率每年不低于0.05%的降幅等标准,对学校体育健康工作进行指导评价。各学校根据监测情况,及时进行评估、干预,采取针对性措施,帮助学生提升体质健康水平。

  完美体育平台 完美网站

  按照体育教学活动实际需要选优配齐体育教师。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方式,聘请优秀教练员、高水平运动员兼任体育教师,指导学生开展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,鼓励乡镇内学校教师兼职、教联体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等,解决小规模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问题。大力实施体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,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养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行动。保障体育教师合理待遇,将体育教师承担的大课间、带队训练、指导竞赛、组织赛事活动、体质健康测试、课后服务等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。

  遵循预防为主原则,建立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和运动伤害处理机制,落实具体防控责任和措施。加强师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,提高运动风险防范和救护能力。学校班主任、体育教师、教练等组织、指导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人员要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,针对学生个体差异,科学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。运动中关注学生健康状态,对突发情况及时妥善处置。

  整合校内资源,优化空间布局,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,配齐配足体育器材,确保课间、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等体育活动正常开展。将器材定期补充、校园联赛、专项竞赛、运动会等活动经费纳入年度预算,保障体育教学活动需要。鼓励学校积极争取社会捐赠,多渠道筹集体育工作经费。

  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纳入对学校常规教学指导重要内容,开展常态化网上巡查和不定期到校调研,将学校体育课开设、每天一节体育课、课间15分钟、课前一支歌、大课间、眼保健操、校园联赛、学校运动会等落实情况,学生体质健康监测、近视和肥胖筛查情况纳入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重要指标。各学校要根据各项要求和《秭归县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、艺术、劳动、信息科技、生命安全、心理健康教学考评工作方案》,结合实际对体育教师工作进行评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