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孩姐”“小飞人”“纪录收割机”出道时间不长,陈妤颉已经收获外界许多赞美。
对这个16岁的宁波小姑娘来说,创造纪录是“闯关”,自己要做的,就是不断跨过一道道“壁垒”,冲向更高的山峰。
今年4月,陈妤颉初登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女子200米赛场。在人声鼎沸的厦门白鹭体育场内,她是全场年龄最小的选手。
“年龄给自己带来的是动力。”抱着这样的想法,陈妤颉迸发出巨大的能量,她首度打开23秒大关,用22.99秒的成绩拿到第四名,同时创造当时的个人最好成绩。
“当时大家的PB都比我高,我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,往死里跑,没想过一定要跑到怎么样的成绩。”陈妤颉说。
5月31日,韩国龟尾,第2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决赛,陈妤颉站在第5道准备起跑。在她身旁,杭州亚运会女子200米冠军佩雷拉虎视眈眈。
赛前,陈妤颉有些焦虑,她给教练吴亚存发微信,说自己头晕、胸闷。令吴亚存意外的是,陈妤颉很快就控制住内心的情绪,当她站上跑道时,脸上带着笑容,显得淡定、放松。
比赛开始后,佩雷拉紧追不舍。弯道转直道,陈妤颉和佩雷拉的差距更为直观两人几乎并驾齐驱。陈妤颉顶住压力,以0.01秒的优势率先过线,不仅夺得冠军,而且再度刷新自己保持的亚洲少年纪录,将其提升了0.02秒。
随后,陈妤颉又出现在跑道上,她和李玉婷、朱俊颖、梁小静组成的中国队参加女子4×100米接力项目比赛。担纲第一棒的陈妤颉发挥出色,为中国队开了个好头。最终,中国队跑出43.28秒,陈妤颉第二次站上最高领奖台。
2008年12月出生的陈妤颉,除了高中生这个身份外,还是“国际级运动健将”,这是中国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最高称号。
陈妤颉的父母都曾是短跑运动员,两人的百米成绩均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。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,陈妤颉从小就喜欢运动,练过跆拳道,也打过网球。
读小学五年级时,陈妤颉展现出在短跑项目上的天赋。从此,她开始进行系统性的田径训练,师从宁波体校田径教练吴亚存。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,陈妤颉会到宁波体校进行走训。
吴亚存回忆,陈妤颉从不请假,腿部受伤时,她就在边上做摆臂训练和力量练习。陈妤颉当时个子不高,按道理练田径的优势并不突出。“但是她训练思路很清晰,身体各部分神经比较丰富,对肌肉募集能力比较好。”通俗来说,就是很容易将全身能力调动起来。
从网球转到短跑,最初陈妤颉跑步时摆臂总会外翻,影响速度提升。为了纠正肌肉记忆,她每天会练上数百次摆臂。
陈妤颉在速度和耐力训练中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:快速高抬腿坚持1分钟,200米全速跑跑6组。练到身体负荷达到极限,陈妤颉有时候甚至会呕吐,“吐着吐着就习惯了,吐完继续跑”。
陈妤颉明白,即使她拥有外人羡慕的天赋,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。“你若想取得进步,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。”
2022年11月,在鄞州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,陈妤颉以11秒88的成绩夺得女子100米冠军。在2023年4月的浙江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,陈妤颉以11.63秒的成绩夺得女子14-15岁组100米比赛冠军,打破该项赛事纪录。
几个月后,陈妤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一举成名。她斩获100米、200米两项冠军,并以11秒56的百米成绩追平1982年以来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(ISF)18岁以下赛会纪录。
在宁波体校和国家、省、市运动队的共同培养中,陈妤颉一次次完成突破,并从去年3月开始,“跳级”参加成年组专业赛事。
随着对手年龄和经验的陡增,陈妤颉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“万一比不好,万一受伤了,万一太着急了,怎么办?”参加成年组专业赛事前夜,陈妤颉心里想。
当“预备”声响起,陈妤颉脑子里“嘈杂的声音都没了,变得一片空白”。她在跑道上全力以赴。
“我爸妈都是短跑运动员,他们告诉我,在发令枪响之前,想什么都不要紧,但枪声一响,就得使出100%的力气。这是体育精神,比赛不能消极对待。”陈妤颉说,这是训练为自己带来的本能,“惯性和意志力会带你杀出重围”。
一年后,在今年3月的室内世锦赛中,陈妤颉挑战众多世界名将。她的60米成绩是7.34秒,仅差0.03秒晋级半决赛。赛后,她说要“一步一个脚印,付出更多的努力”。
目前,陈妤颉已经凭借亚锦赛冠军的成绩直接入围今年9月举行的东京世锦赛,同时她以1219分的成绩排在女子200米项目的亚洲第1位、世界第29位。今年她也将迎来第一次参加全运会。“全运会继续努力,保三争一。如果能在明年亚运会参加单项的话,继续加油干!”她说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4076
“小孩姐”“小飞人”“纪录收割机”出道时间不长,陈妤颉已经收获外界许多赞美。
对这个16岁的宁波小姑娘来说,创造纪录是“闯关”,自己要做的,就是不断跨过一道道“壁垒”,冲向更高的山峰。
今年4月,陈妤颉初登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女子200米赛场。在人声鼎沸的厦门白鹭体育场内,她是全场年龄最小的选手。
“年龄给自己带来的是动力。”抱着这样的想法,陈妤颉迸发出巨大的能量,她首度打开23秒大关,用22.99秒的成绩拿到第四名,同时创造当时的个人最好成绩。
“当时大家的PB都比我高,我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,往死里跑,没想过一定要跑到怎么样的成绩。”陈妤颉说。
5月31日,韩国龟尾,第2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决赛,陈妤颉站在第5道准备起跑。在她身旁,杭州亚运会女子200米冠军佩雷拉虎视眈眈。
赛前,陈妤颉有些焦虑,她给教练吴亚存发微信,说自己头晕、胸闷。令吴亚存意外的是,陈妤颉很快就控制住内心的情绪,当她站上跑道时,脸上带着笑容,显得淡定、放松。
比赛开始后,佩雷拉紧追不舍。弯道转直道,陈妤颉和佩雷拉的差距更为直观两人几乎并驾齐驱。陈妤颉顶住压力,以0.01秒的优势率先过线,不仅夺得冠军,而且再度刷新自己保持的亚洲少年纪录,将其提升了0.02秒。
随后,陈妤颉又出现在跑道上,她和李玉婷、朱俊颖、梁小静组成的中国队参加女子4×100米接力项目比赛。担纲第一棒的陈妤颉发挥出色,为中国队开了个好头。最终,中国队跑出43.28秒,陈妤颉第二次站上最高领奖台。
2008年12月出生的陈妤颉,除了高中生这个身份外,还是“国际级运动健将”,这是中国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最高称号。
陈妤颉的父母都曾是短跑运动员,两人的百米成绩均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。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,陈妤颉从小就喜欢运动,练过跆拳道,也打过网球。
读小学五年级时,陈妤颉展现出在短跑项目上的天赋。从此,她开始进行系统性的田径训练,师从宁波体校田径教练吴亚存。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,陈妤颉会到宁波体校进行走训。
吴亚存回忆,陈妤颉从不请假,腿部受伤时,她就在边上做摆臂训练和力量练习。陈妤颉当时个子不高,按道理练田径的优势并不突出。“但是她训练思路很清晰,身体各部分神经比较丰富,对肌肉募集能力比较好。”通俗来说,就是很容易将全身能力调动起来。
从网球转到短跑,最初陈妤颉跑步时摆臂总会外翻,影响速度提升。为了纠正肌肉记忆,她每天会练上数百次摆臂。
陈妤颉在速度和耐力训练中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:快速高抬腿坚持1分钟,200米全速跑跑6组。练到身体负荷达到极限,陈妤颉有时候甚至会呕吐,“吐着吐着就习惯了,吐完继续跑”。
陈妤颉明白,即使她拥有外人羡慕的天赋,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。“你若想取得进步,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。”
2022年11月,在鄞州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,陈妤颉以11秒88的成绩夺得女子100米冠军。在2023年4月的浙江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,陈妤颉以11.63秒的成绩夺得女子14-15岁组100米比赛冠军,打破该项赛事纪录。
几个月后,陈妤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一举成名。她斩获100米、200米两项冠军,并以11秒56的百米成绩追平1982年以来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(ISF)18岁以下赛会纪录。
在宁波体校和国家、省、市运动队的共同培养中,陈妤颉一次次完成突破,并从去年3月开始,“跳级”参加成年组专业赛事。
随着对手年龄和经验的陡增,陈妤颉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“万一比不好,万一受伤了,万一太着急了,怎么办?”参加成年组专业赛事前夜,陈妤颉心里想。
当“预备”声响起,陈妤颉脑子里“嘈杂的声音都没了,变得一片空白”。她在跑道上全力以赴。
“我爸妈都是短跑运动员,他们告诉我,在发令枪响之前,想什么都不要紧,但枪声一响,就得使出100%的力气。这是体育精神,比赛不能消极对待。”陈妤颉说,这是训练为自己带来的本能,“惯性和意志力会带你杀出重围”。
一年后,在今年3月的室内世锦赛中,陈妤颉挑战众多世界名将。她的60米成绩是7.34秒,仅差0.03秒晋级半决赛。赛后,她说要“一步一个脚印,付出更多的努力”。
目前,陈妤颉已经凭借亚锦赛冠军的成绩直接入围今年9月举行的东京世锦赛,同时她以1219分的成绩排在女子200米项目的亚洲第1位、世界第29位。今年她也将迎来第一次参加全运会。“全运会继续努力,保三争一。如果能在明年亚运会参加单项的话,继续加油干!”她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