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体育产业版图中,德州举足轻重。从重新定义户外力量训练体验的X型健身器械,到服务8届奥运会的泰山体育,再到半小时能配齐全部零部件的小县城,这里不断刷新世界对“中国制造”的认知。深入探究德州体育产业征服世界的密码,核心在于三个字:老、新、大。
老:四十年积淀筑牢产业根基。德州体育的“老”,是四十年深耕细作积累的行业底气。早在改革开放初期,德州人就捕捉到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机遇,从简陋的生产作坊起步,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体育装备制造体系。如今,3000多家体育生产企业构成的产业生态,见证着这座城市对体育产业的坚守与执着。这种历史积淀不仅体现在时间跨度上,更转化为实打实的行业话语权:全国首个“健身器材产业指数”、首个健身器材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、全省首个健身器材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,等等。历经四十年市场洗礼,德州体育产业已形成独特的地域分工格局:乐陵成为全球竞技体育器材供应基地,宁津扛起全国商用健身器材产业大旗,庆云则是全国体育健身路径生产的核心区。
新:科创引擎激活发展动能。德州体育以“新”破局,用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澎湃动能。当全球体育产业迈向智能化、高端化,德州率先布局“科创10条”政策,推动规上企业创新能力提升,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。这种创新活力体现在核心技术的突破上。德州集聚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产业“最强大脑”,牵头攻关的碳纤维材料技术,让体操器械实现重量减轻50%、强度提升300%的跨越,填补了世界空白;智能监测系统与运动损伤预警技术的融合,使健身器材从单纯的硬件设备升级为健康管理平台。联合清华大学利用风洞技术优化的瑞豹场地自行车,助力国家队打破奥运纪录,更是科技创新赋能竞技体育的典范。全国体育用品行业唯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,以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,彰显出德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超强能力。目前,德州体育产业拥有专利数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,200余个通过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认证的产品,成为中国体育装备走向世界的通行证。
大:集群效应构建竞争壁垒。德州体育的“大”,不仅是450亿元产值规模的体量优势,更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系统竞争力,在空间布局上,乐陵、宁津、庆云三大基地各具特色又协同发展;在产业链条上,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制造再到品牌服务,形成闭环生态;在服务能力上,全国首个“齐鲁云采”体育器材馆等平台,让产业服务半径不断延伸。规模效应让这里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,全市拥有6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、9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、3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,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00余项,团体标准数量全国第一。更可贵的是,德州体育产业的“大”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砌,而是质与量的同步提升。在连续3年保持20%以上增速的同时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形成了“龙头企业引领、中小企业配套、创新平台支撑”的良性生态。泰山体育占据国家级赛事市场90%以上份额的行业地位,正是这种高质量规模效应的最佳证明。
从四十年前的小作坊到如今的全球供应商,德州体育产业用“老”的积淀站稳脚跟,用“新”的突破抢占先机,用“大”的格局赢得未来。这三个维度既承载着历史积淀,又彰显着创新活力,更凝聚着产业合力与发展潜力。